国家文物局“考古中国”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在12月26日进行了2024年最后一次新闻发布,聚焦二里头遗址、殷墟王陵区、山西昔阳钟村夏商墓地、三星堆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。
在二里头遗址的“工西一区”,考古队首次完整揭露出十字路口区域四个分区围墙并立的布局。每个区域外侧都有围墙,显示出二里头遗址可能存在棋盘式的布局结构,每个网格可能有不同的等级或功能。这种布局方式在龙山时代的多个遗址中也有发现,并为商周都城所沿袭。在遗址宫殿区中部新发现17号建筑基址,位于1号宫殿与5号建筑基址之间,南、北两组修建于夯土台基之上的排房式建筑值得关注,其中北侧排房式建筑结构较为清晰,面阔5间、进深1间,东西宽度超过40米,面积约310平方米,初步判断始建年代为二里头文化二期。
古城村遗址北依邙山,南临洛河,新发现二里头文化时期的3条壕沟和一道夯土墙。这些壕沟和夯土墙整体位于二里头遗址东北方,大致平行,且与二里头遗址主干道路、墙垣、夯土建筑等主体遗存的方向一致,在东、北方向对二里头遗址形成围合之势,专家推测它们很有可能是二里头都邑外围的壕沟和城墙。夯土墙和相关单位出土陶片的最晚年代均为二里头文化二至四期,与都邑相同。这些发现为探索二里头遗址的范围提供了新材料,对研究洛阳地区夏商时期聚落形态具有重要意义。
在殷墟遗址,洹河北岸地区初现大邑商都城的三横三纵骨干道路网络结构。纵向干道L3长1.6千米,路面上有密集的车辙痕迹,每组间距为1.2米,这是已发现的两端明确、长度最长的大邑商城市干道。路面上铺细沙,路土中有很多小石子以及殷墟三、四期的碎陶片,还出土了青铜马镳、石器等。纵横交织的干道网络及沟渠的发现,填补了该区域大型线性遗迹的空白,构建起大邑商都城空间的骨干框架,是研究大邑商都城规划布局的新突破。此外,西北冈王陵区也有新的发现,确认王陵区西周早期聚落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,是殷墟范围内发现的最大的西周早期聚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