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首个原位3D打印双层建筑!2025年4月3日,我国首座原位3D打印双层建筑在三峡大学试验场完成主体封顶。这座总建筑面积200平方米、高8米的建筑由该校自主研发的12米级龙门式3D打印装备历时20天完成,较传统建造方式缩短工期70%以上,标志着建筑3D打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应用的关键突破。
项目核心技术来自李洋波教授团队研发的智能建造系统。通过自主开发的AI路径规划算法,系统实现了复杂空间结构的精准打印,在解决大跨度构件(最大悬空跨度达4.2米)打印稳定性难题的同时,将整体施工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,达到工业级精度标准。团队创新采用"分层错缝打印+实时应力监测"技术,突破了传统3D打印建筑垂直承载力不足的瓶颈,使双层建筑的力学性能完全符合国家标准。
该建筑采用全流程数字化建造模式,通过BIM模型生成打印路径,再由龙门式装备进行原位逐层打印。现场仅需2名技术人员进行设备监控,大幅减少人工依赖。建筑主体使用特种纤维增强混凝土材料,兼具高强度(抗压强度达35MPa)与耐久性。经第三方检测,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现浇结构。
此次突破意味着我国在建筑3D打印领域实现三大跨越:装备规模从6米级提升至12米级,建造能力从单层单体拓展到多层复合结构,技术应用从概念验证转入工程化实施阶段。据项目组透露,该技术已进入产业化筹备,首条建筑3D打印生产线预计年内投产,可实现500平方米以下多层建筑的快速建造,未来将在应急建筑、乡村建设、文旅设施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。这一成果为建筑业绿色化、工业化转型提供了全新技术路径,推动我国智能建造技术跻身国际第一方阵。
我国首个原位3D打印双层建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