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商场,宠物店里的仓鼠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。而在另一家异宠店内,顾客们用手机拍摄活泼好动的狐獴。花鸟虫鱼市场里,五花八门的“异宠”如花枝鼠、蜜袋鼯和鬃狮蜥等也吸引了不少顾客围观挑选。
近年来,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推动,不少家庭开始尝试饲养“异宠”。这些有别于猫、狗、观赏鱼的小众宠物包括爬行动物、小型哺乳类动物和昆虫等。这种趋势背后有哪些原因?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。
家住北京的80后李莹回忆起20年前和父亲逛花鸟鱼虫市场的经历时提到,那时只有少数商家售卖小蛇、蜥蜴等宠物,如今这类商家更多了,甚至专门开辟了爬宠区。市场中不仅有各种爬行动物,还有多种小型哺乳类宠物如龙猫、垂耳兔、蜜袋鼯等,种类丰富。
社交媒体上,“异宠”同样受到追捧。以仓鼠为例,小红书APP上的“仓鼠”话题浏览量近40亿,“仓鼠怎么养”话题下有32万余篇笔记。博主“将蝶”自2018年起发布科学养鼠视频,收到的评论和私信不断增加。数据显示,中国约有1707万人饲养“异宠”,市场规模近百亿元。
消费者选择“异宠”的主要原因是寻求更具个性化和新鲜感的体验。社交媒体也为用户了解并接受“异宠”提供了渠道。例如,李莹的女儿就是在刷到相关帖子后萌生了养仓鼠的想法。
然而,饲养“异宠”需要投入大量精力。比如仓鼠需要较大的居住空间和跑轮等设施,蜜袋鼯则需要精细的温度、食物控制及玩具。蜥蜴箱和龟类用品价格不菲,且需配备专业设备以模拟自然环境。伴随“异宠”饲养者增多,许多相关用品迎来销售热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