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智库印中美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丹·斯泰恩博克在《中国日报》撰文指出,在全球面临巨大挑战和机遇的背景下,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于3月25日至28日举行。20多年来,博鳌亚洲论坛帮助亚洲各国实现经济目标,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,即使遭遇经济逆风也不改初衷。
早在2018年,特朗普政府就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。如今,美国又对加拿大、墨西哥和中国挑起关税战。特朗普威胁挑起新一轮关税战,随后又出尔反尔,表明经济上的理性考量已经让位于地缘政治胁迫。这类行径将进一步加剧贸易紧张局势,扰乱贸易往来,破坏亚洲复杂的一体化供应链。
中国大陆和台湾、越南以及日本等亚洲经济体也面临着美国进一步加征关税的风险,这些经济体在对美贸易中存在较大顺差。随着特朗普政府瞄准半导体、制药、钢铁和铝制品等行业,韩国、日本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以及中国台湾超过四分之一的出口可能会受到影响。美国政府还可能采取关税以外措施,包括加强进口管制和调整货币汇率等。
美国对亚洲经济体挑起关税战不仅不合理,而且可能不合法,将对共创亚洲未来造成负面影响。不过,亚洲国家和地区可以深化区域一体化,加强同美国以外的国家的贸易往来,特别是“全球南方”,以抵消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。贸易多元化促进了供应链的复杂化和全球化。例如,美国急于降低对中国药品的依赖,转而从印度等国家购买药品。2022年,印度企业将近一半的非专利处方药出口到美国市场,而这些药品的原材料大部分是从中国采购的。
关税成本通常由供应链和终端买家承担。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千方百计让跨国公司和重要产业“回流”。这是一场代价高昂的博弈,严重损害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。比如,美国对来自加拿大、墨西哥和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,导致美国普通家庭平均每年额外花费1200美元。在全球商品贸易趋于平稳的背景下,亚洲的服务贸易正在激增,目前该地区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是1990年的两倍多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,亚洲金融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是制造业的四倍,是企业服务业的两倍。数字化、人工智能的加速推进以及可持续发展让亚洲获益匪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