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四川警方侦破的特大野生猕猴贩卖案,揭示了野生动物保护领域中的监管困境。圈养与野生猕猴的身份如何快速精准鉴定?每只猕猴的来源和去向如何追溯?这些问题亟待解决。重庆城口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当前的技术和能力尚不足以应对这些难题。
涉案养殖场实行落实到人头的分区管理制度。一名办案民警提到,这是他首次遇到如此大规模的涉案猕猴案件。涉事养殖场虽然取得了合法手续,但涉案犯罪团伙多次非法收购野生猕猴,再以合法繁殖名义售卖。经过大量工作,四川警方从扣押的1104只涉案猕猴中成功溯源非法交易的467只,其中已出售给山东、重庆等地的追踪到252只。
涉案猕猴被扣押后,由于养殖技术要求高,警方不敢自行饲养。此前在宣汉县扣押的一只非法猎捕的野生猕猴,在固定证据后被放归山林。然而,在这起案件中,大量涉案猕猴直接放归山林可能破坏生态平衡或导致其他问题。最终,寄养成为暂时解决方案。
精准溯源的难点在于缺乏生物识别技术支持。犯罪嫌疑人赖某伟早在20年前就在四川万源开设过特殊动物养殖场,后来在重庆城口开办合法猕猴养殖场。多年来,赖某伟借助合法外衣,在四川和重庆交界地带实施违法活动,长期非法收购野生猕猴并通过中间商转手至合法养殖场混养。2023年4月,警方在万源废弃养殖场内抓获正在交易的赖某伟等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