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3亿,星巴克中国要卖了? 外资品牌的本土化挑战!星巴克中国的股权可能被出售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。据报道,多家私募基金如KKR、方源资本和太盟投资集团(PAG)有意收购其中国业务的股权。此外,华润集团和美团也被视为潜在买家,并与星巴克进行了接触。
对此,星巴克全球发言人拒绝证实市场传言。星巴克全球CEO Brian Niccol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,他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机会,并计划进行一些短期调整以增强业务,同时继续探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,以在中国持续增长。
这一消息背后反映了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困境:业绩下滑、市场份额被本土品牌侵蚀以及战略定位的不确定性。过去,星巴克凭借“第三空间”概念和高端定位占据市场优势,但如今面临外卖业务冲击、线下社交属性减弱及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。管理层频繁变动和战略重心转移也增加了未来的不确定性。
曾经,星巴克中国是全球市场的佼佼者。2023财年全年,其全球综合净收入达到360亿美元,同比增长12%。其中,中国市场第四季度实现营收8.406亿美元,去除汇率影响同比增长15%,全财年收入达到30亿美元,同比增长11%。截至2023财年第四季度,星巴克中国门店总数达到6806家,同比增长13%。
然而,自2024财年第二季度起,公司业绩连续四个季度下滑。具体而言,总收入分别下降1.84%、0.62%、3.18%和0.29%,归母净利润跌幅更为显著,分别达到14.96%、7.61%、25.42%和23.78%。瑞幸、库迪等品牌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,导致星巴克失去部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。尽管星巴克尝试下沉市场扩张和推出优惠券,效果有限,低线城市对高价咖啡接受度较低,促销反而损害了品牌形象。